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这部宪法成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雏形。“五四宪法”规定全国人大拥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为应当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等十四项职权,设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常设机构,并赋予其“解释法律”“制定法律”等权力。直到1975年1月底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部宪法,这部“文革”时期的宪法深刻着“左倾”的烙印,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都存在着缺陷和错误,标志着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出现了曲折。

——摘编自王鸽《从宪法的发展历程看民主法治建设的演进―新中国成立以来》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先后颁布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基本法律,对公民在诉讼中的民主权利作了明确规定。1979年颁布的新选举法将直接选举扩大到县一级,将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并规定每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全国人大代表。1982年、1986年、1995年又三次修改了选举法,使我国选举法更加完备和切合实际。

——摘编自贾春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五四宪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以来我国积极开展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主法制发展的趋势。
2 . 制度建设是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不同的历史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管理体制及其职能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革命期间,在限制奴隶制度、扩展宗教信仰自由、扩大公民权和确立立宪政体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1791年所采用的联邦宪法是以分权原则为基础,也就是让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互相牵制和平衡,目的在于制止暴政。

——摘自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954年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的斗争经验的结果,…这个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人民主原则,继承了中国历史传统中的有益成分,对外国政治制度中的长处亦有所借鉴。

——摘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国家管理体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指出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4年宪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原则。
2020-10-2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2019-12-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9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北外西宁新华联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五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进行了局部修订,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适应。最初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A.1949年3月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B.1949年9月 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
C.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D.1956年9月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 . 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C.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D.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

……汉代以后,我国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正式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实现了在职能、权力和人员等三方面的分离,和现代国家三权分立的方式相似。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宪政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一部分的分权体制是从总体上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为目的而作出的政治安排,这三种权力的最终来源是人民,而我国古代无论决策、执行还是监督都直接或间接地对皇帝负责。……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材料二美国第四任总统麦迪逊在《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一书中评论道:《联邦宪法》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朱雄在《论三权分立原则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中指出:1788年,美国联邦十三州的人民通过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它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衡理论作为宪法的核心,并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形成了特殊的“双重分权制衡”政府结构。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领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材料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1)依据材料一,中国的分权在隋唐时期最典型的制度表现是什么?从制度功能上指出古代中国的分权与古代雅典分权的根本不同。

(2)据材料二,美国第一部成文联邦宪法确立了怎样的“双重分权制衡”政治结构?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临时约法》如此设置分权的目的,指出这部宪法的性质及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1954年宪法为防止权力过于集中作了哪些规定?

9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官吏除了享受国家给予的俸禄外,还享有一系列的特权。比如《唐律》规定,五品以上抵徒刑二年,九品以上抵徒刑一年。……官吏还享有免赋、免役的特权,蓄役奴婢也是官吏的特权。……如《红楼梦》中写贾府有许多丫鬟,如晴雯、紫鹃等……《唐律》规定,奴婢不得告发主人及亲属,否则要判刑。《明律》规定,凡奴婢辱骂家长者,要处以绞刑。《清律》规定,主人殴打雇工致残,不予追究,甚至致死,也不予追究。

——摘编自张华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十二铜表法》

第四表“家长权”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家长得监察之、殴打之、使作苦役,甚至出卖之或杀死之。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规定: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第八表“私犯”规定:以文字诽谤他人,或公然歌唱侮辱他人的歌词的,处死刑。毁伤他人肢体而不能和解的,他人亦得依同态复仇而“毁伤其形体”。现行窃盗被捕,处笞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笞刑后投塔尔佩欧岩下摔死。施魔法或以毒药杀人的,处死刑。夜间在城市举行扰乱治安集会的,处死刑。

第十一表规定: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

材料三   法国的《人权宣言》有这样的一些规定: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护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第二条方略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1)阅读材料一,造成我国古代官吏拥有各种特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在西方法制史上有何重大意义?有什么局限?
(3)材料三、四中的法律条文与材料二相比,有什么进步?
(4)阅读材料五,新时期我国为什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
2020-01-17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A.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B.公平公正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D.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019-08-0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