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
2 . 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具有中国史上首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B.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
D.引发了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
2022-01-20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9年
4 . 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法律文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016-07-26更新 | 427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米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8 .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1954年9月第一届________在北京举行
内容:①制定了《________》(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原则)
意义: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它结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947年________自治区建立(第一个),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________,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写进宪法。
2022-06-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晨读晚背】2022年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默写记背(政治史)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判断题 | 容易(0.94) |
9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022-08-2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10 . 著名报人徐铸成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中国人民大喜的日子,第一部人民的宪法将诞生了!仑儿来信,说我参加决定中国历史进程的两个大会一开国的政协和第一次全国人大,是莫大的光荣。”日记中提及的“第一部人民的宪法”
A.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初步形成了政治协商制度
C.体现中共八大的探索成果
D.确立了中国根本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