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我国近现代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建设。据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

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三条人民依法律有纳税之义务。

第十四条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义务。

……

(1)写出上述材料中这部法律的名称。这部法律的颁布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2)判断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哪一年?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指出这部宪法的突出特点。

材料三邓小平一直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早在1978年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2年,邓小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仍然强调:“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2017-12-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普陀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主政治起源于古代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1)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根据人们的政治经验,还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未来打算,理智地“设计”出来的。权力的分立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三权分立。


(2)根据上述材料,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规定及其作用。

材料三   195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2020-04-13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共同纲领》中首先订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2月11日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申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二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概括材料一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3)综合两则材料,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4 .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阅读材料
材料一 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这个建筑的基础上则形成了一个十分高大的挡土墙,它支撑着一个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1)雅典露天剧场是当时社会繁荣的重要见证。当时的政府采取了哪些与此相关的措施?目的怎样?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回答: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它或许是英国通过建筑和特定样式来代表它自身的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两排绿皮椅,坐度间距为两个半剑身……温斯顿•丘吉尔说道:“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物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丘吉尔概括了议会下院最为重要的两大特征:“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是穿过发言席的行为则需要慎重的考虑……其次,它的会议厅不用大到同时容纳所有的议员……否则十分之九的讨论将在拥挤而迫切的氛围中进行。”

——[美]迪耶•萨迪奇•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回答: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的知识概括英国现代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政治领袖患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的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弹劾大多针对联邦法官,针对总统的只有3次。……虽然对总统的弹劾只有3次,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上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任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国崛起•美国》


回答: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是怎样“约束总统的权力”的?
材料五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建于1958年,整体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一层座位为代表席,每个座位有电子表决器和12种语言的译意风。主席台600平方米,设座300个,有声、光、电设备。礼堂顶部有500盏满天星灯和一个巨大的红五角星,放出70道光芒,周围以葵花环和三层水波形暗灯槽,一层大于一层。

请回答:
(5)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则和地位如何。
2016-11-18更新 | 5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