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C.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
2 . 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一内容最有可能出自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中共八大决议
D.1982年宪法
4 . 现代化指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其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古罗马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是什么?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什么?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那一年颁布?它的颁布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有什么意义?
(2)建国之初,我国为打破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策略?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什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反映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影响?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英国《权利法案》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创立了什么政治体制?英国的议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5 .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6 . 党的十七大把民主政治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一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命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                                   

——《尚书》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西方民主的特点是强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多党竞选、权力制衡等等。自洋务运动失败后,出现了开设议院的各种方案和对民权,自由观念的宣传,如康有为以“几何原理”的形式肯定人人生而平等,严复提出西方因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而强盛,中国民主启蒙由此发端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余对于临时约法之不满,已如前所述,则余对于此与革命方略相背驰之约法,又何为起而拥护之?此读者所亟欲问者也。余诸郑重说明之……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袁世凯毁弃《临时约法》,即为违背誓言,取消其服从民国之证据,不必待其帝制自为,已为民国所必不容……余为民国前途计,一方面甚望有更进步、更适宜之宪法,以代《临时约法》,一方面则务拥护《临时约法》之尊严,俾国本不因以摇撼,故余自六年至今,奋发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                                                                      ——孙中山


材料四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五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为了惩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材料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的“民主”与材料二中的“民主”的含义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颁布的《临时约法》有何缺陷?“奋发以一身荷护法大任而不少挠”,孙中山坚决护法的原因何在?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的?
(4)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提出了什么任务?
(5)根据材料五、六归纳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从古到今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轨迹。
2016-11-18更新 | 9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四川省资阳市资阳中学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文综历史卷
7 . 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回答下列各小题。
1.陈独秀认为,“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该思想主张的是
A.反对无知妄作之风B.行伦理道德之革命
C.孔教与共和只能存一D.以俄国为师
2.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部法律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2016-11-18更新 | 4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文综)
8 .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推论正确的是
史 实
推 论
①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宣告中国事实上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创立
③1966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挫折
④1999年“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标志着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已经完成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9 .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7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0 .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年华诞。在过去60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外出逃荒要饭。没有外出的小岗生产队社员为免于饿死,在11月24日夜晚聚在一起写下包干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分析小岗生产队社员如此神秘而悲壮的“包干到户”的举动的历史背景和反映的根本问题。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2016-11-18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考大联考模拟试卷(大纲版)文科综合试题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