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在全国政协1954年宪法草案座谈会上,有意见主张应该把一百多年的革命概括地写一下;还有意见提出应该增加“凡依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准予继承"的规定,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手工业者、农民等的土地及其它生产资料的继承问题。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宪法制定应考虑当时的经济关系B.这些意见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C.对革命成就概写的想法并不正确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立宪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治是目前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回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改革展之路,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保障作用,又有力地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摘自宋婷《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法治建设成绩斐然》


回顾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结合相关史实,撰写一篇历史演讲稿。(要求:主题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3 . 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
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4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则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标志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建立B.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都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它经过民主程序最终完成了国家建构的过程。它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
A.增强了临时宪法的作用B.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开展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多党合作的特点
2020-08-10更新 | 651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临沂滨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除了国家所有制和合作社所有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所有制和资本家所有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
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
8 .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据此可知当时新中国
A.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B.政协会议退出了历史舞台
C.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D.已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
9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B.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
C.完成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目标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