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尚未建立B.农业集体化尚未完成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D.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
2020-02-10更新 | 235次组卷 | 21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2019-12-14更新 | 228次组卷 | 39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195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公布后,从6月16日至9月11日,全民对宪法草案的讨论历时近三个月,对宪法草案提出意见有52万多条。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意见最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这一工作的开展
A.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群众基础
B.确保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全面建立
C.体现了宪法草案中的社会主义原则
D.完成了普选产生各级人民代表任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016-11-18更新 | 418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016-07-26更新 | 427次组卷 | 40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