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列选项中和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文件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
《共同纲领》确立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我国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A.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02-22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选择性必修一)
2 .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B.中共八大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D.民主法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2021-02-1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国民经济根本好转
B.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三大政治制度确立
D.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准备宪法起草工作。然而当时大陆未全部解放,反革命势力还很猖獗,长期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尚待恢复,群众组织和觉悟程度尚未达到应有水平。以上表述是为了说明
A.政府事实上没有掌握政权
B.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召开的背景
D.宪法制定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对社会性质的界定             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③关于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   ④制定背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10-12-29更新 | 70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届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卷
6 . “一五”计划期间,由于市场机制与过高的经济增长指标及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在资源配置方面发生矛盾,以及国际环境等主客观原因,直接导致了
A.全面急进的社会主义改造
B.大量引进苏联的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
C.颁布宪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D.中共八大的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