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2 . 中共中央经过一年多的研讨提出了宪法草案初稿,于1954年3月提交宪法委员后讨论通过。之后在全国组织各方面代表进行2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并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然后宪法委员会原草案再次进行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此可见1954年宪法
A.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B.制定过程具有严肃性和人民性
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D.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
3 . 毛泽东谈到1954年宪法起草过程时说:“最先是中共中央起草,然后是北京五百多高级干部讨论,全国八千多人讨论,然后是三个月的全国人民讨论,这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千多人又讨论。”他意在强调宪法的制定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B.内容的广泛性C.人民民主原则D.适合中国国情
4 . 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材料表明
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体现依法治国理念
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
2021-11-26更新 | 337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0年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其立法原则是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家庭制度,实行婚姻自主、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和儿童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这部法律的制定
A.彻底颠覆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B.开启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
C.加快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的实现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继续
6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面年代尺空白处相关史实描述正确是
A.规定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B.是我国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C.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D.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7 . 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草案),以避免同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相混淆。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已结束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现曲折
C.人民政协的职能面临转变D.我国政府结束了政党竞争的历史
2021-10-2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它用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了国家的国体与政体,指明了全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正确道路,为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提供了法律保障。”材料中的“它”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列哪项内容最能体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C.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2021-09-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14章新民主主义社会
10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1-09-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