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如图中的会议(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A.标志新中国的成立B.顺利产生了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
C.顺利完成三大改造D.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
2022-08-13更新 | 341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苏省2021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3 .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     
A.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取得抗美援朝胜利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D.通过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4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机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体现的原则是
A.人民民主B.社会主义C.民主集中制D.权力制约
6 . 1954年9月20日,有人激动地写道:“我们将不再称它作宪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交付表决了。我们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吧!……主席宣布:投票的一千一百九十七个人,同意的一千一百九十七张票。欢呼声像怒潮”。通过该宪法的会议是
A.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B.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8 .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宪法把实现国家在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具体步骤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这就为我们国家摆好了走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轨道。”这部宪法
①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②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成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④正式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1954年第一届全国入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后逐渐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
A.初步确立我国政治制度基本框架B.使民主法制得以重建和完善
C.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D.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
10 . 据下表所列内容判定该法律文献是
第七条国家保护合作社的财产,鼓励、指导和帮助合作社经济的发展,并且以发展生产合作为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主要道路。
第九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国家通过国民经济有计划的发展,逐步扩大劳动就业,改善劳动条件和工资待遇,以保证公民享受这种权利。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