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54年6月以后,全国各地报纸、杂志都以极大的篇幅登载阐明宪法草案的通俗文章,广播电台连续举办宪法草案讲座,各出版机关一共出版了1184万册宪法草案单行本和大量有关宪法知识的书籍。民族出版社还将宪法草案译成蒙、藏等民族文字。这些做法
A.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国家主人
C.推动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D.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2021-09-04更新 | 183次组卷 | 15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它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它的颁布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材料中的“它”
A.是新时期中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D.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施政纲领
2021-08-09更新 | 1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4年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宪法还肯定社会主义改造只能采取逐步的方法和步骤,而不能操之过急,而且在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规定。”1954年宪法的这些规定
A.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B.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法律依据
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D.确保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指出,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238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代市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选自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开幕词中的“里程碑”体现在会议
A.确立社会主义制度B.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C.确定中国共产党核心地位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6 . 1954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初稿)》提出后的几个月里,宪法起草委员会先后召开七次会议,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和修改。全国各界共有1.5亿多人参加宪法草案的讨论,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说明1954年宪法
A.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是新中国直接民主制度的产物
C.得益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其制定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