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至今,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一部族一宗族一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材料二: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变法革新”上谕:“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据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变法革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国事会议的地方。它由中央部分的万人大礼堂、北部宴会厅和南部人大办公楼三部分组成。平面呈扇形,所有的座位都可以看到主席台。万人大礼堂是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在这里多次召开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在这里也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并且规定了全国人大有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划分的职权,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包含哪些主要制度?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律也就跟着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材料二认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为此,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何意义?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实现这一举措?

材料三 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的短短半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逐渐建立并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村民民主自治相关制度建设不断跟进。1998年后,根据实际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多个政策性文件规范换届选举、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委会公章管理、一事一议筹资酬劳、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引导村民自治的发展。


(3)为了保证城乡居民的人民民主权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了哪些法令?有何作用?
2016-11-18更新 | 4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一上学期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