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王人博主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诞生归功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调和。他意在强调《共同纲领》
A.是各股政治势力妥协的产物B.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
C.具有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D.本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2 .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就开始了法制建设的历程。以下法律文件,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②③④①B.④①②③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4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4届浙江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下列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形成→提出“一国两制”→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C.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一五计划”→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村民自治制度
D.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一五计划”→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一国两制”
7 . 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上发言指出:“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这文中的“它”应该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新民主主义论》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 “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段话符合下列哪一文件的精神
A.《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五四宪法
D.八二宪法
9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下列事件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民主同盟成立
②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③《共同纲领》通过
④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0 .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保证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满足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