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中国将来应做的,要做的,但今日事实上还不能够做的,这个纲领就暂时保留不说。”材料中的“它”(     
A.反映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体现多党合作的特点
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正式确立了三大制度
2022-08-1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政权建设的探索历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工人阶级领导之下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劳苦民众的民主专政政权
②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政权
③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④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2022-03-0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以上引文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民主联合政府》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022-02-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国共产党在《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邀请了自辛亥革命以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些是前清翰林学士、老同盟会会员,有些是从反动阵营中分化出来的前国民党高官、国民党军队起义将领,有些甚至还是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这说明《共同纲领》的制定体现了
A.民族平等精神B.人民至上精神C.依法治国精神D.民主协商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发展进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6 .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宪法B.颁布《共同纲领》
C.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021-09-22更新 | 263次组卷 | 3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等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8 .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

材料三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基本方针和政策,……·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人教版高中教材《历史必修1》

材料四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据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民主原则?这有何进步意义?
(3)据材料三、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一部具有什么性质的文献?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新中国建国初期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理)
9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0 . 有学者评价某部法律文件,“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它”是指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