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2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 . 2019年9月13日,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已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目前,香山革命纪念馆正在展出《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下列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与此地有关的是
①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②吹响“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③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④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⑤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4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过渡时期总路线
D.民主革命纲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2019-01-30更新 | 2550次组卷 | 62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终结性检测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抗日是要失败的……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也一定会胜利。”“人民普选的参议会与‘三三制’的民主政权,乃团结各个阶级共同抗日的最好的政治形式。战后更需要贯彻这种精神,团结各个阶级的人民,共同建设民主共和的新中国。”据此,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建设民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追求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追求民主的具体体现
C.1954年对中国实现民主追求具有里程碑意义
D.大规模群众运动是实现民主的重要途径
2019-01-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领航卷历史试题
7 . “1954年宪法以1949年的《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1954年宪法
A.明确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明确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明确规定保障公民的各项权利
8 . 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上发言指出:“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这文中的“它”应该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新民主主义论》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古至今,我国政治改革与政治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一部族一宗族一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材料二: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变法革新”上谕:“法令不更,痼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

——据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俞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变法革新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