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06-08更新 | 4472次组卷 | 64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第三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2019-01-30更新 | 2552次组卷 | 62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里评价的文献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 .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这一规定(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特点
2022-12-0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这一规定
A.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完成B.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C.反映了基层民主的创新D.体现了政治协商的特点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时10天的盛会,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使命。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社会各方面都能接受和遵守的共同纲领,是创建新中国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共同纲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成果,确立了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形式……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开端的标志。

一一摘自李正华、张金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

材料二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简表(部分)


----据陈斯喜《新中国立法60年回顾与展望》改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共同纲领》的地位及其对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及体现的原则,指出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增加的新规定及颁布的意义。
8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4届浙江杭州市西湖高中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B.五个自治区的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政府的执政方针D.它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10 . “它是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级’成立的联合政府的共同政治基础和联合章程。只是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种种原因所致,暂时用这一纲领充当临时宪法”。材料中的“纲领(        )
A.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规定在各少数民族暂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规定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