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大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妨碍国家货币治罪条例》等法律。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制建设
A.注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B.初步构建起完善的法律体系
C.开始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D.侧重于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2 . “共同纲领”起草小组组长是周恩来,小组成员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及著名专家学者共二十几人。起草工作从1949年6月起,经过各民主党派和各方人士广泛讨论,反复修改,最后由毛泽东审阅定稿。这体现出“共同纲领”的起草具有的特点是
A.集聚民智,民主决策B.科学编制,汇集民意
C.集思广益,群策群力D.深入调研,兼容并蓄
2020-05-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在新中国民主宪政的历程之中,1949年《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功不可没,它们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下列关于三者的论述中有误的是
A.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的社会性质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B.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1982年宪法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D.三部宪法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颁行
4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4次组卷 | 55卷引用:2015届山东济宁市育才中学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人民政府应扶助合作社经济发展,……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反映了新中国
A.照搬苏联斯大林模式
B.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
C.确立过渡时期总路线
D.确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6 .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奠定基础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