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发展进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2021-09-23更新 | 330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时把关题-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每课重点知识把关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1949年,毛泽东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1-06-15更新 | 5130次组卷 | 6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某一文件的封面

这一文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何地位?
2021-09-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导学案)
4 .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021-03-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人评价说:“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拥护”。据此判断“它”最有可能是
A.《临时约法》B.《告台湾同胞书》
C.《共同纲领》D.《解放思想,实事求事,团结一致向前看》
2021-11-04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的政党制度时曾经说,“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在与民主党派协商建国、民主建政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体现了
A.中西方政治制度相融合的体现B.中国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继续发展D.各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
7 . 关于没有把"社会主义"写入《共同纲领》的原因,周恩来曾解释说∶"社会主义前途是肯定的,但应该经过解释、宣传。全国人民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认识到这是唯一的、最好的前途,才会真正承认它,并愿意为它而奋斗。"周恩来的意思是
A.人民当家做主地位形成B.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不足
C.当时国内条件还不成熟D.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修订的宪法,已把建立法制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国现在正在采取措施以恢复法律的作用。


请回答:
(1)国旗、国徽是新中国的象征,它们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讨论通过的,这次大会通过的新中国的施政纲领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联系所学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该宪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020-11-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岑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这是总结了中国人民在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的经验,而制订出来的一部人民革命建国纲领。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这里评价的文献是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