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特点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以王为中心的具有开放性的多方参与的决策体系。凡是重大事件如议帝号、封建、封禅、立嗣、立法、人事任免、教育、盐铁专卖、边事、出战、迁都等重大问题帝王都与大臣商议,由皇帝进行集中裁决,以宰相为代表的中枢辅政集团协商议事是皇帝最终裁决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政治统治一直保持着中央集权。

——摘编自齐惠《中国古代政治中的“协商”因素》

材料二   19782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强调各民主党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协商合作的坚定决心。随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在城乡社区出现了村(居)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居民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及社区论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集体协商、劳动恳谈等各种形式的协商民主。

——摘编自孙存良《新中国70年协商民主建设的历程、经验和展望》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协商政治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协商民主发展的影响。
2022-05-20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朋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突出政治现象,由此引发了诸多争论。北宋时期欧阳修作《朋党论》,指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建议君王支持真朋党安定天下。清朝雍正亲自写《御制朋党论》,批评欧阳修观点为邪说,“罔上而行私,安得为道?修之为道,小人之道耳”。指出朋党“假同道之名,以济同利之实”,干扰皇帝决策,必须坚决打击。《御制朋党论》虽为雍正个人所撰,但颇能说明历代帝王对朋党深恶痛绝的心态。

——摘编自朱子彦《中国朋党史》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协全国委员会成为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国事的机关。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明确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的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1993年全国人大明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存在与发展”写入宪法。

——摘编自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欧阳修与雍正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政治协商会议的意义。
3 . 相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人士的特点,包容统一战线成员在信仰、利益和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政协委员不因职业和党派差异都享有平等的议论权。人民政协坚持在考虑少数意见的情形下,达成反映公共利益的共识。这反映出人民政协
A.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保证了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
C.促使各党派与中共的利益趋同D.开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阶段
4 .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实践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以建立广泛的、包容各阶级各阶层的民主参与为中心,集中体现在以普选为基础的民主选举实践和“三三制”的政权建设两个方面。为了在选举中也实现“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如在选举前通过协商的方法,各方联合提出候选人:在选举后实行共产党退出及增聘党外人士的方式,以保证“三三制”的比例落到实处。这样的模式,实际就是协商民主、多党合作、全民参政的民主实现方式,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成为中国共产党治下各根据地普遍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汪朝光《民族抗战与革命建政一中共的抗战崛起之路》

材料二   多党合作在我国的政治实践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功能。第一,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而言包括拓展了政治参与,建立了和谐稳定的政治秩序,构建了中国特色协商民主,这种协商民主网以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为基本特征的选举民主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特色。第二,实现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政治协商中,民主党派实际上承担了三种角色:利益代言人角色,即代表所联系的特定社会群体,反映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信息提供者角色:民主监督者角色。第三,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贯彻、执行。政策制定之后,各民主党派进行相应的政治动员,推动所联系的群众认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的政策。第四,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各民主党派主要通过对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传播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曾勇明、张士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过程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政协制度在我国政治实践中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了什么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C.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6 . 1951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A.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0-06-07更新 | 550次组卷 | 6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历史试题
7 . 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台之前,经政协全体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或者批准的法律法令共有50件。这表明
A.人民政协成为唯一的立法机关B.人民政协代行着人大职能
C.中央人民政府决议需政协批准D.新中国立法程序日趋完善
8 .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主集中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018-02-01更新 | 303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A.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区域自治开新篇
B.参加日内瓦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