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挫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7次组卷 | 3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公职人员,实行“包下来”政策。同时面对严重的失业问题,政府明确失业救济和安置失业人员办法,稳定就业,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新中国将劳动用工制度的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建设计划,到1955年最终形成了统包分配,能进不出的劳动管理制度,实现了“全民就业”。大跃进后,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给城市就业带来沉重压力。于是1961年政府实行“精简职工、鼓励返乡和“支工”支农”的政策,但效果不明显,1968年,中央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形成了“亦工亦农”的独特就业模式。进入新时期,我国就业政策呈现多元化,市场化的鲜明特征。

——摘编自谢秀军、陈跃《新中国70年就业政策的变迁》等

材料二   二战后,伴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的推陈出新,美国的失业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政策的核心,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投资,发挥乘数效应来扩大经济活动规模和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1962年,颁布《加速工程法》,通过资助经济衰退地区建设公共设施,缓解严重的地区失业问题。进入七十年代,美国遭遇新的经济萧条期,企业面临国际竞争者的挑战,制造业萎缩,经济处于转型时期。里根政府在反思福利扩张产生福利陷阱的同时,在1982年,通过《职业培训法》,加大对劳动者培训,一定程度缓解了就业问题。

——摘编自李晶《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业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并简要评价。
3 . 材料一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一整套民主政治制度,这些民主政治制度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
材料二伴随新中国成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构建起来。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未能充分显现出来,“法治”欠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没有得到健康的向前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史实,举一例说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时期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