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五一六通知”是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反映了毛泽东“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论点。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式的人物,他们现在正睡在我们的身边,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同时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人,是靠极“左”思潮和“文化大革命”起家的,在“天下大乱”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反革命集团。他们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点火,其后的种种罪恶活动贯穿于“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九一三事件后,他们更加猖狂。中共“十大”后,他们在中央政治局结成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阴谋全面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和倒退。“文化大革命”要否定,反革命活动要批判,但又不能也不应该否定这十年间的一切。毛泽东要对十年内乱负主要责任。从毛泽东一生的业绩来看,他只是“无产阶级政治家犯的错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他对当时党内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为什么?导致他作出这一判断的国内外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形成“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土壤”是什么?列举“四人帮”的罪恶活动。
2 . “革委会”是“文革”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
A.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
C.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
3 . 不同时代都有流行词语。下表是《人民日报》中“打倒”一词词频统计(1947—1987年),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次/百万字
年份1947年1957年1967年1977年1987年
打倒28.89.8583.8753.62.85

A.1947年,国内阶级矛盾缓和
B.1957年,停止炮击金门
C.1967年,“左”倾错误严重
D.198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2017-10-22更新 | 134次组卷 | 5卷引用:热点02“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口号与时代流行语-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