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大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
A.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
C.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2 . 一位学者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父亲有一位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而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这一事件可能发生于
A.文化大革命时期B.新中国成立时期
C.整风运动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3 . 文革中,刘少奇在中南海被批斗,失去人身自由。他拿着《宪法》愤怒地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刘少奇最后含冤而死,成为共和国第一大冤案。这说明
A.以德治国的重要性B.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C.民主合作多党协商的重要D.当时缺乏必要法律依据
4 . 根据何顿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的一个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天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杆碰破了家中挂着的毛主席画像,随后即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在看到这组镜头时,作为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你认为对此应怎样解释才正确
①作为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内容,这一段内容纯属虚构 ,毫无根据
②根据这样的情节来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社会背景应该是在“文革”开始后不久
③艺术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这反映了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的情形
④冯清明破坏毛主席画像的事实,表明当时中国的确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45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安三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这反映了(  )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