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1979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七部法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台的第一批法律。它们的问世
①为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部分条文及修正案,它反映了:下表
时间条文及修正
1982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88年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93年把“计划经济”“国营企业”修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
1999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②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完善
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④宪法为改革提供了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 法制建设与社会进步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说,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①郑国的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让老百姓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②这个做法遭到了很多贵族反对③子产此举,开启了中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减弱了气势,新的地主阶层兴起,各利益集团、社会阶层以及经济条件都在发生变化。④“铸刑鼎”这一重大改革措施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摘编自马立诚《子产铸刑鼎》


(1).材料中属于历史史实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属于历史解释的序号是___________。结合所学,简要指出春秋时期“铸刑鼎”所反映的政治变化。

公元前5世纪中期产生的《十二表法》,不仅是把习惯法用文字记录下来公诸于众,同时它还是平民和世族贵族政治斗争所达成的妥协。对平民而言该法律可防止世族贵族官吏对自身的加害,对世族贵族而言则可以防范平民的革命行为。该法律对保障国内政治稳定、构建平衡的罗马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陈可凤《十二表法——罗马共和宪政的基石》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十二表法》对罗马政治生活的意义。

(3).以上示意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大事记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
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7年全国人大共制订和修改补充了58项法律
1958一1976年,全国人大仅制订了(1958年至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1978一1992年,全国人大制订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包括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通则》《刑法》《行政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次将法治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请将上述史实进行阶段划分,并概括每个阶段法制建设的特征。
2019-12-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来,经历了三次修改、五次修正。根据当时的历史阶段,判断下列材料排序准确的是
①战胜国内外敌人,克服一切困难,把我国建设成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道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③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③①
D.②①④③
6 .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7 . 法律的出现和发展是人类政治文明历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5世纪罗马的《十二铜表法》规定:“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


(1)上述材料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在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


(2)“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020-03-1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主要表现为
①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的普及
②以宪法规定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依法治国”成为国家基本方略
④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 下图的1982年宪法是中国现行宪法,1988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下列内容最有可能入宪的是
A.允许私营经济合法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国家实行依法治国D.公民私产不受侵犯
2020-08-0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尖子生素质展示历史试题
10 . 民主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的关键;民主法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是靠一时一次的"崛起"可以完成的,崛起不是一种运动,而是一个过程,一个长期的、综合的过程。

材料一   中国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材料二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2)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1949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前,我国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结合所学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2020-04-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