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农村经济民主的发展,农民要求实现政治民主的愿望越发迫切。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率先在全国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乡。村民自治制度和村民委员会体制开始萌芽,其直接使命是解决人民公社制度解体后家庭经营农户的重新组织问题。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强调,要发展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1992年中共十四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应加强基层民主,切实发挥村民委员会作用。1998年,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变过去由上级政府任命村委会干部的做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成员可连选连任。从1988年至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换届选举。迄今,村民自治制度走过了萌芽、创立和法制化三个历史阶段。其制度设计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调规范的选举程序,强调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委员会组织和议事、决策制度建设,而且程序越来越严格,违法纠正日益加强。

—摘编自仝志辉《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顾与前瞻》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村民自治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 . 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出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即八届十二中全会公报)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彻底否定了“文革”时期的“左”倾错误
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标志着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4 . 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
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2017-12-20更新 | 190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时间内容
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通则》
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6 . 1980年邓小平在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为此
A.全国各地开始实行普选人大代表制度
B.中共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方针
C.人民政协完成参政议政的职能转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0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讲话中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利,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关于不允许权力过分集中的原则,也将在宪法上表现出来。”这番讲话的意义是
A.从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B.废除了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
C.为全面开启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
D.为宪法的修改提供了指导思想
2018-06-15更新 | 144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D.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资产阶级革命进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规定了美国的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

——《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和平《人民至上——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30年实现的“民主增量”有哪些具体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对你有何启示?
10 . 法律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罗马制定的全部罗马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二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部分条款:

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第九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材料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订反映了中共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尤其是1982年,1999年宪法的修订,都正确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都确认和观国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材料四   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据材料回答:
(1)从实践目的上看,(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两者的相同点是什么。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的合法权利做了怎样的规定。
(3)1982年,1999 年宪法各有哪些重要内容和意义。
(4)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理解从“法制"到“法治”这字之差所体现出来的变化。
2020-07-2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