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
B.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C.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D.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2019-03-26更新 | 608次组卷 | 2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2018-12-06更新 | 779次组卷 | 2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常见人名
古代中国福、禄、贵、寿、荣、千秋、延年、延龄、松龄、安、宁、和、顺、富、仁、义、信、忠、孝、德、修、文、武、贤等;
20世纪50年代到
60年代中期
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卫东、卫红、向东、文革、红卫、卫兵武、爱武等;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波、涛、浪、飞、海、宇、彬、斌、博、璐、鑫、琳、颖、捷、睿、静、洁、莹、晨、露、晓、雪等。

——摘编自张书岩《从人名看50年的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 . 下表是选取的中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这说明中国
年份文件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17年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A.注重立法保护生态环境B.基层民主发展日益完善
C.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D.建国初期忽视环境保护
2021-11-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5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立法应当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019-12-08更新 | 288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测试卷
6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革”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7 .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9 .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0 . “文革”期间,我国法律机构基本瘫痪。1978 年 2 月,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重建检察机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级人民法院进行了恢复整顿,1979 年 9 月重建司法部。随着行政管理领域单行法律、行政法规相继出台,工商、税务、土地、卫生等行政执法机构恢复运转。这反映了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