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     
A.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C.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D.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
2023-03-11更新 | 577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玉林市江南高级中学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2 . 下表为1988~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部分修订内容。相关修订内容反映了(     

1988年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

1999年

(修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2023-03-09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些举措(     
A.反映出国家职能的逐步拓展B.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C.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D.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A.新时期的法制不断完善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2022-12-05更新 | 319次组卷 | 6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建设成就。这说明(     

时间

名称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共十五大召开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1997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反分裂国家法》

A.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B.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
C.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6 .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会议认为,香港回归祖国后,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这次新修订
A.是对新时代一国两制的全面修正B.反映出香港和内地已不存在制度差异
C.将国内选举制度融入到香港政策中D.推动了香港特区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
7 . 图1是体现古罗马法治精神的正义女神像,头戴王冠,身穿白袍,眼蒙白布,左手持天平,右手举长剑。图2是我国人民法院的法徽,由麦穗、齿轮、华表和天平组成。二者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A.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B.对公平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C.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谐统一D.捍卫权力制衡的司法体制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9 . 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进行五次修正,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由此可知
A.中国高度重视保障人权B.公民法制意识日益增强
C.法律随时代进步不断完善D.法律经济职能得以强化
10 . 下图所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制定的历程。这一历程说明我国
A.小康社会全面建成B.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C.法制建设不断完善D.人民真正实现当家做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