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近代以来我国的主要宪法及其内容。


——摘编自乔要博《浅谈近代中国百年的法律发展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的法治建设”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0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第十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健康发展,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守法用法的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下列有关新时期法治建设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B.1954年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D.20世纪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3 . 下面是1954年和1982年宪法目录表。表中的变化说明1982年宪法
1954年宪法1982年宪法
序言序言
第一章总纲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更注重宪法的逻辑关系通顺B.以依法治国为法制改革的重点
C.昭示国家的权力来源于人民D.凸显国家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4 .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较以往的民事法律体系,民法典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如打击人工智能滥用,规范虚拟财产保护和继承,护航社交媒体时代,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等等。这突出体现了民法典(     
A.依法治国公平公正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C.强化政府服务意识D.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2023-02-0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2010年春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1。代表名额比例的变化
A.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完善B.说明民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快
C.反映出城镇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D.折射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平等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些举措(     
A.反映出国家职能的逐步拓展B.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C.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D.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7 . 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下史实能体现改革开放后“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是
①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10-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1988~2004年“八二宪法”的修改内容(部分)。
时间会议内容
1988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增加“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据此可知,“八二宪法”的这一系列修改(     
A.提升了宪法的权威性B.旨在保护公民权益
C.完善了基层民主制度D.保障了经济的转型
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总目标的明确,主要是因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B.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D.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2022-03-0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法,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宣言书,也是解决民商事纠纷的基本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典总共分为三大部分,2281条法律条文

6条:个人不得以特别定造反有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法律

8条:新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537条:私人可以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544条: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1134条:依法成立的装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1598条: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

—一《法国民法典》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所颁布的《中华民国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它是中同近代社会二十余年政治激满、经济生活的需求以及思想文化的影响在制度领域的回应。

——谢冬慈《中华民国民法典》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维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3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民法典》制定的背景。
(3)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3-02-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