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邓小平在《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中说:“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要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各种场合,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能出。”邓小平的话体现了他主张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C.加强党的建设
D.进一步健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 .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016-11-27更新 | 3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测试基础卷历史(一)试题
3 . 1978﹣1992年中国迎来立法高峰,在这期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通过了1982年宪法等重要法律达230部之多,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形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协商制度
C.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 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经历了专制到法治的逐步演进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指出材料一中图7所示中央行政制度的名称。与图7相比,图8的中央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哪次会议制定的?其性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趋势的认识。

5 .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的讲话
A.是在总结文革教训的垂拙上提出的B.是对毛洋东思想的合理纠正
C.提山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D.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乍程
6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社会保险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恢复和重建……随着国民经济体制的变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已成必然。各地进行了大量的试点,获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近年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性文件。2003年,国务院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2004年,国务院颁发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近年来,随着对民生问题的热切关注,我国社会保障保险的覆盖人数在快速增加,参保人群由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向多种所有制企业职工,以及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人员扩展。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积极探索制定既符合农民工特点,又能与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挑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二元经济形成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解决好社会保障工作中出现的大量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的同时,还下大力气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摘编自周亮亮《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采取的措施。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67年8月5日,由江青、康生等人策划在中南海举行的针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等同志的斗争会结束后,刘少奇拿着宪法,义正严词地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个人讲话?”

——《历史在这里沉思》第一卷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行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一些什么重要问题?

(2)材料二规范了谁的行为?此法律的颁布有什么意义?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所反映的变化是什么?你能得到一些什么认识?

8 . 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D.《行政复议法》
9 . 政治生活的有序化、法制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表现和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 “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   rule by law)”而不是”法治(the rule of 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材料二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度注重法制建设,已制定宪法和现行有效法律(截止2010年)共237件、行政法规690多件、地方性法规8600多件,保护改革开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仅以1982——1992年为例,我国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外资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专利法、著作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继承法、工会法、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矿山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水法、草原法、渔业法、森林法等。
——摘编自赵惜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历程的全景回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法律建设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512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复习03法律与教化【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