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  
时间 表现
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 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准确,能够切实保证人民真正享有管理国家各级组织和各项企业事业的权力,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利。”
1982年 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进行重新规定,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改为第二章。
20世纪90
年代
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重视,这个时候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更多地体现了“管理法”的色彩。
A.法律使人民获得感增强B.依法治国理念不断强化
C.社会主义民主基础扩大D.国家关注公民基本权利
2020-06-19更新 | 258次组卷 | 1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自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先后四次对宪法内容做了修改、补 充,采取的都是修正案的方式。1982年宪法            
A.适应了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B.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
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D.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3 . 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重视立法。截止七届人大共制定了138部法律,对10部法律进行了修改,包括有关国家机构的法律、民法、刑法以及经济方面的法律等。材料主要表明“文革”后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B.法制建设注重立法和修订相结合
C.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
D.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整法律体系
4 . 据统计,从1993年到1998年3月,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及有关法律的决定有129件,通过法律85件,通过有关决定33件。国务院和全国各地还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规章。这些举措
A.主要是为了开展普法教育B.旨在加强立法监督
C.加强了“依法治国”的基础D.树立了法律的权威
5 . 2020 年 5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它是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 的民事法律规范,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说明我国
A.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公民道德建设成效显著
C.法治建设取得重大成果D.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6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此后,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A.新时期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逐步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材料二   从形式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修改1978年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从实质上看,1982年宪法是在“否定”1978年宪法基础上形成的。因为,1982年宪法虽改自1978年宪法,但是它所继承和发展的不是1978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而是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


(1)据材料一概括《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概括1982年宪法颁布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