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其中被誉为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的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下列条文,按其写入宪法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
A.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3 . 邓小平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此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与建国初期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
A.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B.健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制订和颁布改革开放以来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形成宪法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共颁布了四部宪法:1954年宪法,1975年宪法,1978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下列关于1982年宪法评述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C.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
D.使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法治化
5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
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
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A.它强调保护公民财产及人身权利B.村民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C.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7 . 下列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B.重视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C.实现了政治路线方面的拨乱反正
D.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转移
2017-12-1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开放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民主增量”的最重要表现是
A.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D.健全法制,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
9 . 2012年12月,全国各地隆重纪念“八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对1982年的宪法评价最到位的是
A.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
C.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D.是中国新的历史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17-12-1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实现“民治”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的。

2017-11-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涞水县波峰中学、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