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发展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材料二   近代中国百年政治文明发展和转型的历程是艰难曲折的。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的破产中,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意识到: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须与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紧密结合。

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奠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取向,不仅要从整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大潮流来把握人民民主,而且要从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过程来把握人民民主。

材料三   1979年邓小平进一步明确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政治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一是政治形态复原时期,即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二是政治形态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形态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服务计划经济为取向的传统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必将日益不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2)根据材料二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实践破产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和新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上本质的异同。
(3)为把“被‘文革’扭曲的权力结构、制度体系、政治生活和观念形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了哪些努力?据材料三指出在政治形态转型时期,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制度不断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19-02-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期中检测卷-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开启时,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后,依法治国的要求更加迫切。顺应这一历史潮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提出,并把过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提法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极其鲜明地突出了法治的理念。1999年,全国人大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法治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推动。

——摘编自高尚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和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理念发展演变的历史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