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0 道试题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第二次会议于1984年5月31日修订通过,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
A.开始成为一项行政区划制度B.在全国开始全面推行
C.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D.进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2017-10-10更新 | 410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背记练(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7-08-29更新 | 1286次组卷 | 42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D.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4 . 《法制日报》在谈到某部宪法修改时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置于“国家机构”一章之前,意在表明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和授予。称之为中国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总章程。这部宪法应该是
A.《共同纲领》B.1954年宪法C.1982宪法D.1999年宪法
5 . 我国在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调整、充实1982年宪法的内容,使这部国家根本大法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情况”,这说明中国
A.现代化发展使宪法逐步完善B.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框架
C.确立“依法治国”方略D.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 .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016-11-27更新 | 381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综合测试基础卷历史(一)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改革开放后30年的“民主增量”的有
①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6-11-27更新 | 231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为民告官提供法律保障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D.《行政复议法》
10 .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所谓法律理念主义,就是把法律从工具、从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被该学者视为“中国走向法律理念主义”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