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21-09-22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依法治国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下列表述属于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的是
①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②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③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1954年宪法目录序言1982年宪法目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
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D.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4 . 我国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制定。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布委员长会议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一般都要予以公开,广泛征求意见。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增加以网络的方式征求意见。这一发展过程
A.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B.发挥了人大制度作用
C.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2021-04-01更新 | 1048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进程
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02更新 | 668次组卷 | 23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十一届三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中,使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堪称中国法律建设里程碑的举措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B.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2019-02-17更新 | 611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