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A.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B.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
C.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
2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
A.法律体系已经完善健全B.“依法治国”方略已实现
C.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D.法律内容存在不平衡性
3 .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并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表明“八二宪法”
A.首次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B.承认和保护市场经济的合法地位
C.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D.全面超越了“五四宪法”的水平
2022-03-01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等。这些法律内容都
A.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B.保护和承认多种所有制的合法地位
C.确立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D.在各方面超越“五四宪法”的水平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图1是体现古罗马法治精神的正义女神像,头戴王冠,身穿白袍,眼蒙白布,左手持天平,右手举长剑。图2是我国人民法院的法徽,由麦穗、齿轮、华表和天平组成。二者体现的共同理念是
A.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B.对公平和正义的不懈追求
C.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和谐统一D.捍卫权力制衡的司法体制
6 . 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法治建设的历程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
7 . 如表为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进程。这主要反映了新中国
时间发展进程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使民族区域自治成为一项国家制度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制度依据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固定下来
A.政治协商会议的覆盖面广B.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C.开创民族区域自治新模式D.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8 . 中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
A.《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B.《中国的粮食问题》
C.《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D.《食品安全法修订案》
9 . 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变化
A.有利于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B.推动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C.标志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实现了国家管理的有法可依
2020-11-19更新 | 483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部宪法的颁布
A.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D.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