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


阅读材料,体会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022-05-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学思之窗.思考点.问题探究]专辑第 10 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2 . 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D.社会主义法制逐渐完善
3 . 到2010年,除现行宪法外,我国已有现行有效的法律237件,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多件,经济特区法规200多件,国务院部门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共制定规章2万余件。这表明(       
A.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B.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革命
C.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公民的法律意识得到增强
4 . 2020年6月28日,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同志逝世,享年91岁。她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见证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诞生与成长。下列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展历程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②明确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宪法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④在推进国家领导体制改革和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A.②③④①B.②④③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2022-05-21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新授课导学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5 . 2013年10月,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增加了网购、汽车、保险理财、公益诉讼等内容。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实施20年后的首次大修。这次修法旨在
A.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C.增强城乡居民法治意识D.打击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制宪会议中关于财产问题存在严重分歧。共和主义认为,财产权来自社会而并非自然。私有财产从属于一个更高的社会目标,它既为一个平等参与的良序社会而设立,也在必要时可为社会而牺牲。自由主义认为,私有财产的目的是划清公私界限,从而能够在私人经济领域不受政府干预,随心所欲。鉴于此,美国宪法中没有独立的财产权条款,只是在宪法第五条修正案中有一部分涉及财产权: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和财产;不给予公平赔偿,私有财产不得充作公用。可见,为了公共目的的实现,美国法律并不畏惧限制私有财产。

——摘编自李卓《浅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资社之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阻碍着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私人财产讳莫如深。199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深圳私营企业主郑卓辉,在其提案中指出,由于对私有财产缺乏必要的法律保护,私营企业主往往心里没有底,一部分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思进取,也有一部分人把资本转移到国外,致使生产要素丢失。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众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是征用,并给予补偿。

——摘编自郭洒洒《论私有财产权的入宪过程背景及意义》


(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和中国宪法中关于私有财产权规定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对财产权进行修正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两国立法保护私有财产的启示。
7 . 2018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宪法的建议,其中,建议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说法正确的是(       
①1954年宪法确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1982年宪法强调了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③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199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 . 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宪法的颁布
A.反映了我国处在历史性转变重要时期
B.新宪法的制订适应了当时国家的需要
C.说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开始实现转移
D.说明“文革”后拨乱反正工作的结束
9 . 1986年-2001年18万人获得律师资格,2002年-2017年95万余人通过司法考试并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十八大以来律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2月7日,全国律师总人数达到57.6万。这反映出我国新时期(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B.依法治国的国策有效实施
C.进入人民民主政治新阶段D.民主法制建设的水平提高
10 . 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投机倒把罪”除名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分别是“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倒卖车票,船票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这一修订
A.奠定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B.彰显了全国人大的立法核心地位
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