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基层民主建设。

材料一19464月,陕甘宁边区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这个文件对整个解放区都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明确规定了政权建设中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原则。村(乡)、区、县人民代表会议的建立,有一个发展过程。开始阶段,一般都以贫农和农会作为临时政权机构,之后才召开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作为村(乡)、区的正式权力机关,并由人民代表会议选举政府委员会。在村(乡)、区人民代表会议基础上,又召开县一级的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县政府委员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最突出的进展是实行“海选”,即村主任领导人完全由村民提名和选举产生。“海选”是授权机制的一大突破,即村委会干部的权力由本村村民所授予,从机制上保证干部更好地为村民负责和服务。当村主任由指定候选人和上级派定候选人变为村民直接提名和选举村主任后,实际执掌村庄公共权力的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方式——由少数党员选举,受到冲击。为此,在一些地方,村支书实行“两票制”和“两推一选”制,其共同特点是扩大村党支书的民意基础。中央甚至提倡先选村主任,选不上村主任就不要再参加选村支书了。

——摘编自徐勇《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解放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基层民主建设的启示。
2022-05-31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地方如省级、县级人大都没有常委会,人民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关,而人民委员会既是行政机关,又是立法机关。1979年以后这一状况得以改变,同时把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由乡镇扩大到县。这表明
A.中国特色民主制度不断完善B.政治协商制度日益健全
C.基层民主实现形式更加丰富D.改革开放正向纵深推进
2022-01-12更新 | 412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对社会进行新的、有效的动员和整合,在乡村体现为党的基层组织对社会的动员和整合,抑制不良社会势力对基层群众自治和利益的侵蚀。这说明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培育基层社会组织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整合乡村政治资源
2020-12-20更新 | 73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达标训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明)宋濂《元史》

材料二   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 《清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 世纪 80 年代,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 1997 年,全国共有 91 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 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封建变为郡县”始于何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面对辽阔疆域, 在地方管理上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
(3)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村民自治的性质。
6 . 1953年《选举法》规定:各省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乡村按人口每80万人选代表1人,城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称为“八分之一条款”,1995年《选举法》改为“四分之一条款”,2010年《选举法》中不再有城乡人大代表名额比例规定。《选举法》全国人大城乡代表比例规定的变化
A.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趋完善
B.表明《选举法》促进了民主进程
C.反映出城镇化发展对政治的影响
D.折射出我国农村与城市的平等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内在的基本矛盾是君主的能力与其拥有的无限权力之间的不对称,而专制制度内部两种力量的矛盾运动——君权的强化力量与约束调节力量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则是内在基本矛盾的现实表现,而内部矛盾运动其深层动力归根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对立统一运动。在这种矛盾运动及“公道”、“民意”的要求下,君主专制制度内部发育出一定的调节机制,以减弱其非理性因素,降低政治动荡频率与政治衰致速度,使其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维护统治秩序上发挥基本作用,从而提高统治的整体效能。如内在调节机制失灵,对立双方基本平衡被破坏,这意味着某个政权就不能代表统治阶级整体利益而濒临垮台。

——摘编自孙季萍《君主专制》

材料二   任何主体都有权力扩张和不受监督的倾向,国家也不例外。对国家进行制约,反映了社会对政治民主与自由的诉求,而制约的过程是权力的抗争过程。依法治国的实现,事实上反映了社会力量与国家力量的一种均衡,表明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相互监督和制衡格局的形成。人类社会真正实现法治,是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它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实行法治之下的国家是有限权力的国家,即“有限政府”。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制衡与提高国家的能力是一致的,有限政府不仅不会限制政府的有效性,反而能增加政府的能力。

——摘编自冯勇《政治文明中的权力制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君权的强化和约束”矛盾运动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对君权内部“调节机制”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我国近代对“国家权力形成制约”的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在对国家权力约束和监督上的努力。
2019-08-23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学者在论及我国的基层民主时说:“在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上,要推动建立群众自己的组织,通过固定的程序来实现民主监督。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通过民主决策程序,听群众代表的意见,要有表决程序,多数群众同意后才做。”这表明完善基层民主
A.即由所有村民直接处理村务
B.是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
C.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D.是健全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的需要
9 . 198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对政府职能进行调整,以精简机构和人员为主题。2003年,国家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型,通过部门整合,职能归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并颁布了《行政许可法》。据此可知政府职能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积极顺应经济全球化
B.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C.对接世界市场的需要
D.强化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2019-04-10更新 | 1584次组卷 | 16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民主化道路的选择是近代以来大多数国家探索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的真正才能。”

——摘编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

材料二   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摘自英国法律人士的评论


(2)材料二反映出英国实行哪一种政体?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是如何“选任政府”的?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采取了通过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新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西方宪政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

——摘编自王熙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价值。

材料四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哪些基本制度?综合以上材料,分析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