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了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指出该时期突出这些内容的原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
(3)上述材料说明,研究、评价历史事件,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等矿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年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年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年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年“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年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的依据。
3 . 十月革命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材料一   1937年,为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解放》周刊刊载社论:“苏联的诞生和发展史,真的给了我们中国人很好的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的,当这个共和国初诞生的时候,它是怎样击退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怎样克服了国内经济落后的困难!”1938117日,《解放》周刊刊载文章:“世界上一切帝国主义者认为苏维埃制度只能存在三天,至多三个月。工农大众无以比拟的伟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决性,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列宁与斯大林克服重重困难,苏维埃共和国已度过它的二十一周年。”

——摘编自郭培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开展十月革命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实践探析》

材料二   19491966年《人民日报》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统计(节选)

1949报道中苏两国工人开展生产竞赛的情况;发表文章,彰显十月革命的作用和影响
1952社论《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和“中苏友好月”》
1953社论《十月革命的光辉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中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
1954“有必要发展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加强世界和平”
1960在相关报道中反复强调“珍视中苏两国团结”
1966十月革命纪念活动的规格和规模降至低谷。《人民日报》仅发表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的一份贺电,礼貌性地表达庆贺,同时批判修正主义,提醒苏联“继承和发扬伟大十月革命的光荣革命传统”“捍卫十月革命的胜利果实”

——摘编自庞敏《从(人民日报)看19491966年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十月革命周年纪念的目的。
(2)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材料二反映的中苏关系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任选一个阶段说明划分依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①社评:《迎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坚决与美帝国主义作斗争>,《世界知识》1951年第33期。
②《抗日战争胜利日六周年毛主席电贺斯大林大元帅》.《解放日报》1951年9月3日。
③《纪念抗战胜利和苏军解放东北十五周年>,《解放日报》1960年9月4日。
④罗瑞卿:《人民战胜了‘日本法西斯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美帝国主义》,《解放日报》1965年9月4日。
⑤《原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人士的亲属参观军博抗战馆后座谈》,《人民日报》1985年8月16日。
⑥《发扬抗战精神携手振兴中华》,《解放日报》1980年9月3日。
⑦孙承斌:《香港举办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书展》,《人民日报》1995年8月13日。
⑧洪学智:《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5年9月1日。
⑨李亚杰:《缅怀抗战英烈弘扬民族精神全国数百万青少年网上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人民日报》2005年8月15日。
⑩社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人民日报》2005年9月3日。
⑾胡振民:《继承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民日报》2005年9月6日。

—摘编自郭辉《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胜利纪念之嬗变》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十一篇文章进行合理归类,并简要论述理由。(。要求:合理归类、史论结合)

2018-08-07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宁阳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5月第五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到2020年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有七十五周年。七十五年,大国关系影响着国际格局,国际格局变化又促进大国关系的调整,这也是近代以国际关系变化的总体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第五条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中苏同盟互助友好条约》(1950年)

材料二 双方声明:

——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

——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一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将会是互相有利的。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缔结该条约的原因。
(2)归纳材料一、二的双方国家在合作目的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合作方式的不同之处。
6 . 2015年4月13日,李克强出席“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第54届年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时说:“亚非法协是万隆会议结出的硕果……万隆会议确立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给我们留下了‘团结、友谊、合作’的宝贵精神财富。”万隆会议召开距今(2019年)
A.54周年
B.60周年
C.66周年
D.70周年
2019-08-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15年普通高中基础会考历史试题
7 . 2015年4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A.50周年
B.70周年
C.60周年
D.80周年
8 . 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讲话中指出“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一个里程碑。”该会议的召开距今( )
A.50周年B.60周年C.70周年D.80周年
2016-12-1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肥东县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如表是建国初期举办的部分艺术品展览会统计表。据该表信息可推知
时间名称主办单位
1953年10月苏联画家盖拉西莫夫中国水彩画展览会中国美术协会
1954年10月民主德国艺术代表团旅行中国作品展览会中国美术协会
1955年6月印度艺术品展览会中印友好协会
1955年9月印度阿旃陀壁画1500年纪念展览会中印友好协会
1956年10月印尼美工团作品展览会对外友好协会

A.中国外交政策趋于成熟B.贯彻“双百”方针成效显著
C.睦邻友好外交成果丰硕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
2022-01-12更新 | 578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方面通过艺术团出国演出、文化人士互访、围棋交流等形式主动参加国际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还为非洲国家培训杂技演员、扶植建立杂技团。此外,新中国还在英国、德国等地举办画展等各种国际文化活动,纪念世界文化名人。这些举措(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践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C.受制于两极格局的政治环境D.拓展了走向世界的外交路径
2023-01-12更新 | 526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