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史书写概况(部分)

版本典型语言
《高级中学课本中国现代史》,1960美帝国主义杀害、美国攫取、美帝国主义扩大对外侵略、美帝国主义的阴谋等
《高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上下册,19811982对一些内容描述无明显情感倾向用语,还有一些内容描述用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等用语,肯定美国对打败法西斯作出贡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①、②、③(必修)》,2007大多语言叙述客观,无明显情感倾向,有开创、新变化、美国促成、美国操纵等描述

——摘编自谭小琴《新中国建立以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美国形象研究》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统计


——据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

材料三   下表是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部分)

影片主要内容
《停战以后》1962年上映对美方人前虚伪卖善、人后扩军备战的行为进行交叉剪辑,谈判桌上的美方代表、女记者与后方的美国大兵构成了两面三刀的“流氓群像”
《一个美国飞行员》1980年上映首次表现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来华助战洋人”爱普斯坦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面的美国人形象
《中国合伙人》2013年上映一方面通过“新梦想”在美国的上市,确认了美国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又以“商业谈判”这场戏,揭示出美国“虽然表面上十分强大和傲慢,但其实已经失去往日的实力,不得不在中国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

——摘编自辛亚奇《单一·两极·多元:美国形象在中国大陆电影中的流变(19492019)》


(1)概括材料一中对美国形象描述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史实指出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2)如果运用材料二和材料三来说明美国形象的演变,应优先选择哪则材料?为什么?(没有理由不可)
2022-05-24更新 | 36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与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历史模拟好题精选(第2期)-专题05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3 . 毛泽东提出中间地带,最初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亚非拉国家。20世纪60年代,“中间地带”内涵发生了变化,不但包含亚非拉国家,还包含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冷战扩展到亚洲地区
B.中美关系趋向正常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中国周边环境的恶化
2019-05-15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2019年“黉门云”高考等值试卷★预测卷(全国III卷)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4 . 中国的国际交往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019-05-21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5月28日 《每日一题》四轮复习——押高考历史41题 围绕“热点”问题纵横比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外交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宣布在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建交公报(节选)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并再次强调: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双方认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事业。

材料三   当中国宣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时,2017年12月18日,白官网站发表了以“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战略”为题的报道,美国也宣布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相较于冷战结束以来几届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份报告在对华关系上变得消极许多。

如果结合中美关系已经转型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关系,可以洞见,中美关系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存在不少机遇。

——整理自刘建飞:《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中美关系》,《美国研究》2018年第2期


问题:
(1)以上三段材料中,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2)导致中美关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关系变化的认识。
6 . 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   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三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
(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

1949年~1958年护照中的外文先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6位印别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汽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1959年~1978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
1978年~1990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7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
1990年~2000年中国护照逐渐按照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由7位升为9位。
2000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年5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

——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8 .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操纵联合国,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蒋介石集团占据。而到1971年由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两极格局的逐步解体B.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C.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上升D.国际关系中的民主化趋势
9 . 下表反映了中国当代外交话语核心概念“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在英国主流媒体传播的趋势和特征。
“一带一路”英译“命运共同体”英译
考察时间2013年8月——2017年8月2011年9月——2018年4月
媒体总数/个67
报道总数/个94647
英国态度分析趋向积极,看好“一带一路”在经济层面的好处趋向积极,关注“命运共同体”对金砖国家的影响
内涵认知机遇,卓有成效的、有益的、了不起的倡议以中国为中心,中国至上
由此可知,当代中国外交(     
A.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B.得到了欧美国家舆论认可
C.逐步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D.推动了大国关系协调发展
10 . 下表是新中国对外援助概况(部分),可知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我国
时间援助国家(地区)援助方式
1960-1969越南、巴基斯坦、古巴、非洲国家等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
1979-2010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A.消除了意识形态限制B.推动了区域交流与合作
C.赢得了欧美广泛赞誉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2022-03-05更新 | 26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俄乌冲突透视国际局势的变幻-2022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