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如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美国、乙是苏联、丙是中国B.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C.甲是苏联、乙是中国、丙是美国D.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2021-12-09更新 | 666次组卷 | 7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东省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1970—1972年,中国出现了同世界各国建交的热潮,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三年内翻了一番。导致这股建交热潮出现的原因有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实行“一边倒”方针
C.中美关系解冻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19-09-01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纽约的华人说:“前几天我还看到联合国总部门前高扬着的是青天白日旗,而今却变成了五星红旗。”这位华人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交
6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有
A.与苏联结盟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
D.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7 . 为促进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于2001年建立的国际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不结盟运动
C.华沙条约组织
D.上海合作组织
8 .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要求B.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D.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解决
2018-12-26更新 | 518次组卷 | 25卷引用:广东省珠海三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
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2018-05-10更新 | 1052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对当时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根本性变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当时的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D.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
2019-01-30更新 | 205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9月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