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 . 2020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在北京以视频方式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要以隆重纪念联合国成立75周年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重申对联合国宪章的庄严承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坚定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坚定支持联合国工作。这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活动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76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这种共同的危险”指什么?“大同盟”战后分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建国初期新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中国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体现出新中国外交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在此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020-08-1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011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每日新闻》刊载尼克松的讲话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纽约时报》在一篇社论中满怀希望地说,尽管美国最初遭受了损失,但它决不是孤立的:“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

材料二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三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到了我国哪些政策的影响?
6 .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B.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C.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D.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7 . 到2013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同时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C.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巩固D.与大国之间关系不断发展
8 . 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评论员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
A.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 . 下面两张历史照片都是拍摄于20纪70年代,对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解读最准确是
A.中国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的突破B.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正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D.“一超多强”的格局正式形成
10 . 20世纪70年代,推动日本主动与中国建交的直接原因是
A.新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日本急需中国广大的市场
C.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D.中美关系的缓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