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亚太经合组织第9次和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分别于2001年、2014年在中国上海和中国北京成功举办,2019年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重大活动。以上外事活动内容属于
A.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2020-05-2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2019年是中日建交47周年,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经历很多波折,下列直接助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是
A.中美关系正常化B.日本友好社团和政党的推动
C.中苏关系的恶化D.中国重返联合国
2020-05-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3 . 1990年,我国同沙特阿拉伯建交。至此,我国已经与所有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说明我国
A.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友好关系
B.开展睦邻外交改善周边环境
C.延续“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方针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制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外交政策。由美国职业外交官、前美驻苏大使乔治·凯南1946年提出。主张加强美国同西欧等国的关系,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的政治冷战来遏制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影响。二战以来,美国国家战略大体经过三个阶段,即遏制战略阶段、超越遏制战略阶段以及参与和扩展战略阶段。而其“遏制战略”从二战结束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战略又以20世纪70年代分为两个小阶段。如果说前一阶段是“遏制”一种制度,后一阶段则是遏制一个具体的国家。

——摘编自《美国国家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有研究显示,历史上大约有过1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但现在的世界已今非昔比。当今世界,不管是任何国家,无论是霸权大国传统大国还是新兴大国,都无一例外处于国际体系和安全体系中,各自在这两种体系中的处境和感觉不一样,但霸权大国和传统大国对于新兴大国的则有本能性敏感,遏制围堵新兴大国是他们共同的立场。当然,他们也要从新兴大国崛起中获利,因此如何遏制围堵则产生了分歧。

——摘编自全应中《两个体系的世界与中共外交》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20世纪70年代前后“遏制”战略侧重点的不同以及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顺应时势所作出是外交调整。
2019-10-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19-02-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家的外交事务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材料三: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展示的分别是哪两个不平等条约签订时的情景?这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所采取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新中国初期有何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019-02-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美国首度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在
A.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B.《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的觉醒还表现在开始了有意识地向西方学习的过程。1896年,因为甲午战败的刺激,第一批13人的留学生去了日本。1905年日本战胜了俄国,大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意外,这一年涌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一下子达到8000到10000人。这些年轻的留学生放下了看不起日本的身段去看看日本是怎样自强的,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中国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摘编自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在中国的战事耗费了日本战争总开支的35%—即340亿美元中的120亿——另外还有396040名日本人战死,更多数量的日军受伤。在中国一方,中国动员了1400万人,总伤亡达3211419人——包括1319958人阵亡,1761355人受伤,130126人失踪——而且还招致了14640亿元法币的可怕战争债务。平民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出现留日热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的史实,并分析这些事件对中日双方造成的共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
9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时期建交情况图,其中出现1979年增长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
B.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D.中美关系缓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2019-01-30更新 | 2386次组卷 | 33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摸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