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1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021-04-02更新 | 27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二中学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1949—200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单位:个)。其中1965—1980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加的原因是中国(     
A.实行“另起炉灶”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B.实行对外开放,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逐渐实现了中美和中苏关系正常化D.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国际合作
3 .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其中第二次建交高峰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②中美关系始走向正常化
③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B.①②C.①②④D.②③④
2021-03-06更新 | 267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4年,中国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进入21世纪,中国发起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博鳌亚洲论坛,推动二十国集团成为国际经济治理主要平台。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5 .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老挝、缅甸等国家保持了紧密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南部和东盟十国、西部和中亚五国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得到了全面深化的发展。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积极倡导并建立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6 . 据统计,从1979年1月初美国国会召开到1月26日卡特政府向国会提交《台湾授权法案》,;短短三周内,就有9件国会提案关注“美台关系",其内容全部是如何维持美国与台湾的“外交”和“军事”关系的具体立法建议。这表明
A.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突出问题
B.美国政府不同意中国的“建交三原则”
C.美国国会的干预影响了中美建交
D.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美国国会的态度
2021-02-2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
A.成为多极化趋势中重要一极B.努力构建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
C.致力于加强同周边国家合作D.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21-02-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总特点是“一边倒”,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之后有不断弱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从新中国成立至朝鲜战争结束,严格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朝鲜战争结束后,随着经济建设的需要和国际局势的缓和,实行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随着新中国国内政治氛围的“左”转和中苏关系的破裂,政策转向依靠美、苏之外的“中间地带”。虽然经历了变化,但大体来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并没有突破“一边倒”战略,只是在中苏同盟的基础上进行有限调整。

——摘编自陈少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逐步调整对外政策,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针对苏联的“一条线”外交战略。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即主张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并努力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恢复和发展正常关系,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深刻、最成熟的一次。

——摘编自颜永琦《从结盟到不结盟——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当时调整外交政策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大多数对外战争不太一样,甲午中日战争,从物的层面来说,中国是有能力与日本抗衡的。但由于方略失当,指挥失误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等一些更深层的原因,中国战败了。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法西斯各国的支持下,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一胜利,创造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摘编自《论中国近代史之抗日战争》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明显改善。1970年,中国与加拿大、意大利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建交。1971年10月日本再次伙同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结果失败。1971年、1972年基辛格和尼克松分别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冲击。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迫使日本政府必须在对华政策上改弦易辙,否则不但不能孤立中国,反而使自身变成被孤立者。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为中日友好交流拉开了新的序幕,也为亚洲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安装上了一个较为可靠的安全阀。

——摘编自田桓《论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有利条件,并就维持中日关系的长期发展谈谈你的建议。
10 . 习近平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这一讲话表明我国
A.外交空间的进一步拓展B.不断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推进“一带一路”建设D.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