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这表明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B.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2 . 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

——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

材料   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

材料三   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

——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背景。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
(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91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的数量仅有4个,1992年与中国建交的数量猛增至15个,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
A.中共“十四大”作出的重大决策
B.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C.中国奉行了不结盟的外交理念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首相希思对英国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他试图以英美“天然关系”取代英美“特殊关系”,以利英国加入欧共体,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欧共体发展为独立实体,通过建构平衡的欧美关系令英国“两头受益”。由于这一时期美欧关系日趋紧张以及美国对维护其联盟霸主地位的坚定决心和尼克松一基辛格外交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等原因,希思虽成功引领英国加入欧共体,却在两次“尼克松冲击波”“欧洲年”与中东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上与美国发生冲突。受困于对美国的全方位依赖,希思最终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英美“特殊关系”得以再度复兴。“天然关系”是一种极具灵活性与弹性色彩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它反映出一个中等强国振兴国家的强烈愿望与努力。

——摘编自梁军《爱德华·希思对大西洋联盟政策的调整与英美关系重构》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战略呈现出“不变”与“变”的交织,下表列举了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四个阶段。

世界政治格局演变中国的外交战略
阶段目标表现
美苏争锋,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联苏反美“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显现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反美反苏)”
新兴力量发展,多极化趋势加强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联美遏苏“一条线(从美国到日本等国),一大片(线外国家)”
两极格局结束,“一超多强”局面形成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奉行不结盟政策、全面对外开放等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英美关系的变化,并简评英国构建英美“天然关系”的努力。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不变”与“变”,并说明“变”的主要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指出,衰退下的通货膨胀是目前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现象。过去我们对外贸易百分之七十五面向苏联、东欧国家,百分之二十五面向资本主义国家。现在反过来了,这个趋势是定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资本主义的研究。“这个趋势”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改善
C.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D.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
2019-05-0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而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思、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则是世界和平的基础

——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

材料三:面对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在亚非会议中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加利认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世界秩序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7 . 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使被非法剥夺了2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这绝非偶然。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独立并加入联合国,他们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材料表明(       
A.中国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布局B.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完全确立
C.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开始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已与东北根据地开展了地方性的经贸合作。1950年,随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相关协定的签订,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到1959年,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   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以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和   成套设备等。除此之外,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为适应两国贸易   需要,中苏还决定发展并完善铁路运输路线,加强了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

——摘编自禹丹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研究》

材料二     2000~2019年中国同俄罗斯商品贸易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张小女《中俄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商品贸易变化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建交国家数109100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
建交国家数25495469878895

(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是什么外交政策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为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对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的数据变化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哪些重大外交成就有关?
2022-03-1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1972年4月13日,万国邮政联盟(原“邮政总联盟”)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该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国与该组织的关系开始正常。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
A.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B.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实现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