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


材料二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50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从1949年的10个国家,到今日(1999年)已达到161个国家。

——摘编自杨成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硕成果——回顾50年来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和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图”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编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二   尼克松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因为,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地抓住中国。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古哦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出下列特征:第一,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第二,美国虽然不能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但可利用其超级大国地位,以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并寻求他国的合作。

——摘编自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对外政策做出的调整,并分析这种调整对中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外政策呈现这两个特征的原因。
3 . 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各大洲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表》(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网站)。理解表格中的信息,下列正确的是
时间地区1950—1959年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9年总计
亚洲12110326
非洲51323344
欧洲6114021
美洲0113620
大洋洲00527
总计23166514118

A.1950—1959年外交成就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B.1960—1969年非洲建交国增多得益于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C.1970—1979年建交国家数量增加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D.1980—1989年建交国家增加表明我国推动了不结盟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戴高乐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法美关系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法国的大国地位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恢复,根本原因是法国在“两极世界”中扮演“小兄弟”的角色。戴高乐从1958年上台后,就考虑怎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问题。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同时公布了两国建交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摘编自曲星《中国外交50年》

材料二:随着美、苏实力的变化,美国推出了“尼克松主义”。1970年2月,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新的和平战略”。次年7月,他又提出世界上存在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五大权力中心,承认美国已丧失霸权地位,美苏存在“全球战略竞争”。“尼克松主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收缩美国的海外战线,收缩的重点地区是亚洲,收缩的关键是摆脱越南战争和放弃反华政策。

——摘编自齐涛《简明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64年法国同中国建交的目的,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中美关系产生的影响。
2019-06-1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焦作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减少因成员国利益不同则而产生的“外交内耗”,提高欧盟整体对外行动能力,在此基础上改变冷战时期长期奉行的“对美一边倒”政策,推行“多边主义”外交。长期以来,欧盟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为“经济巨人、政治矮子”。欧盟对外实施“多边主义”战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应力,欧盟整体外交影响力不断增大,而其成员国的外交筹码也同时得到增加。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给予了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炫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多边外交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多边外交与欧盟“多边主义”外交的共同影响。

2018-05-0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二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大体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对美国来说,国民党统治的中国属于美国的势力范围,但如果共产党得到政权,中国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重申确认国民党政府为合法政府,宣称“应尽一切努力防止承认共产党政权为中国的唯一政府”,同时还在中国的周边组织起一条反对承认新中国的联合阵线。在对新中国的经济政策上,对华实行全面禁运、经济封锁政策。

——摘编自王伟《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

尼克松在与共产主义中国的相处中,采用了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思想。在他看来美国对亚洲采取的任何政策,都必须刻不容缓的抓住中国。从长远来看,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人口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尼克松以现实的眼光,清醒地看到美国多年来对中国所执行的“遏制和孤立”政策,似乎毫无效果而濒临失败。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不应错过中苏关系决裂的这个大好时机来表达内心对中国的尴尬向往。

——摘编自陈俊杰《尼克松时期的中美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尼克松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