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490万美元,出口更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冷战结束
C.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D.中国改革开放
2 . “不满、谴责、批评”是1949~1971年中国对联合国外交的主要政策趋向,并在1966~1967年逐渐达到最高点,然而1971年迅速降低到23年来的最低点。这一变化的外交背景是
A.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B.中国与美国关系已开始正常化
C.不结盟是动的兴起与发展
D.大多数联合国成员国反对美国
3 . 1969年尼克松说道:“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此后,中美关系的变化
A.推动了中美两国的新型区域合作
B.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C.受益于日内瓦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D.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需要
4 . 尼克松总统抛开日本直接同中国秘密发展关系的“越顶外交”,极大地冲击了日本政府,导致1972年6月17日佐藤首相的下台。同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经过多次会谈,9月29日,中日双方签署并发表了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自1972年9月29日起建立外交关系。下列对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谋求为日本取得竞争的有利地位
B.日本国内舆论的强烈要求
C.中美两国建交的直接推动
D.田中角荣适时调整对华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上海,全体市民如临大敌,政府规定不准上街,窗户只能开1/3,挥手时,手不能伸出窗外,只能微笑,因为他们是帝国主义分子,但又不能不笑,因为他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国内环境对尼克松访华不利B.尼克松访问上海是非政府间的秘密活动
C.个人崇拜现象严重D.以上记载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减少因成员国利益不同则而产生的“外交内耗”,提高欧盟整体对外行动能力,在此基础上改变冷战时期长期奉行的“对美一边倒”政策,推行“多边主义”外交。长期以来,欧盟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为“经济巨人、政治矮子”。欧盟对外实施“多边主义”战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应力,欧盟整体外交影响力不断增大,而其成员国的外交筹码也同时得到增加。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给予了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炫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多边外交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多边外交与欧盟“多边主义”外交的共同影响。

2018-05-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二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真正起决定性、直接作用的是中国政府和国际环境。对“国际环境”理解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的瓦解B.中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
C.美国调整了对华关系D.世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
9 . 2015年7月10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2016-11-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6届河南信阳市、三门峡市高三第一次大联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