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从此独立自主外交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020-11-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面照片见证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2020-08-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人员数量居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首。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4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一边倒”的方针B.“求同存异” 的方针
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自古以来,一些政治家的名言记录时代,泽被后世。回答下列问题。

(1)伯利克里所说的“公民”是指什么人?结合所学,指出雅典城邦“全体公民”是如何行使权力的。

(2)近代以来,“世界之潮流”和“人群之需要”分别是什么?结合史实。列举孙中山“顺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主要活动。

(3)请以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为例,谈谈你对毛泽东这段话的理解。
2020-03-1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2011年高三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6 .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7 . 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总理举行秘密会谈,双方曾针对某些问题争论不休,气氛紧张。为此,周总理宴请基辛格吃全聚德烤鸭,并提议举杯喝茅台酒以缓和气氛。后来人们把烤鸭外交、茅台外交和乒乓外交并称为周总理的三大外交策略。由此可知,这三大“外交策略”在当时有助于直接促成
A.尼克松访华B.中美建交C.邓小平访美D.中日建交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 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2019-11-01更新 | 116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试卷01
9 . 下表是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国际组织名称参与年代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1979年恢复中国合法地位不结盟运动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
世界能源理事会1983年加入东南亚国家联盟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
亚洲开发银行1986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加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加入美洲国家组织2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
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D.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0 . 2018年5月26日首届上海合作组织政党论坛在中国广东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之间的政党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的“上合命运共同体”。这反映了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合作
B.结伴结盟的新型区域合作
C.经济一体化推动政治一体化
D.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
2019-08-22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学考、选考)选择题专项加强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