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如表,以下解读正确的有
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援助国家(地区)援助方式
1949一1959越南、朝鲜军事、政治援助
1960—1969越南、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
1970—1978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
1979—2010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①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范围不断扩大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不再援助社会主义国家
③20世纪70年代,侧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
④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色彩逐渐减弱,大国责任意识逐渐加强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 . 1977年8月23日,美国国务卿万斯在北京同中国外长黄华举行正式会谈。万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美国同台湾的防御条约即将“终止”,美国将从台湾撤走其全部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对上述会谈解读恰当的是
A.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快B.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C.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D.美苏冷战对峙的形势缓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摘自齐廉允《“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二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材料三   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50版、53版、58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71版、75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
80版将75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促成尼克松与周恩来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新中国的外交,从护照上的文字的变迁,对新中国护照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0-0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图所示漫画为《梅开三度》,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D.大国之间矛盾不在
2018-01-1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