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与欧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双方共同的需要。

阶段与中国建立的欧洲国家
1949年—20世纪50年代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丹麦、芬兰、列支敦士、瑞典、瑞士、挪威
20世纪70年代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塞浦路斯、冰岛、圣马力诺、联邦德国、希腊、卢森堡、马耳他、荷兰、英国、西班牙、爱尔兰、葡萄牙
20世纪90年代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斯洛文尼亚、乌克兰、北马其顿、安道尔、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摩纳哥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

材料二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相对于双边外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摘编自王明进《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与欧洲国家外交关系发展的阶段性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的多边外交方得以开展并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
2023-01-1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嘉勋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978年5月,邓小平向在北京访问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阐明中方立场:“对同中国关系正常化和没有正常化的国家,我们的政策还是有区别的。在经济、科技、商业交往方面,同样条件,我们要优先考虑同我们建交的国家。”这一立场(     
A.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B.意在促成中美两国建交进程加速
C.推动了新时期体制改革的进程D.表明外交政策仍局限于意识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摘编自李黎《冷战时期中国媒体上的美国形象——以(人民日报)为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形势决定了中美关系的发展B.左倾思想阻断了中美外交的突破
C.中国一直坚定奉行意识形态外交D.中美关系在矛盾斗争中向前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图为某学者在研究当代中国外交时所绘制的外交战略转型示意图。


——据钟龙彪《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研究》


(1)概括指出外交战略转型示意图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的内容。
(2)如果让你按上图的战略示意图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型并说明理由。
2022-12-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12月备考检测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既有利于中国利用这个平台带动产业升级,解决中国产能和外汇储备过剩问题,也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该观点可看出,当代中国(     
A.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B.多边外交的务实理性
C.立足改革全球治理体系D.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
2022-12-19更新 | 288次组卷 | 3卷引用:皖豫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1967年,尼克松在《外交季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得数以10亿计或许是全人类中最有才能的人民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他的主旨是(     
A.提倡中美两国应该建立友好外交关系B.美国仍然应该与中国维持冷战状态
C.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行径感到愤怒D.认为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是无益的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需要有霸权国家的维护。但是要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秩序,霸权国家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国际公共产品(诸如在联合国与维和部队承担最大份额的经费、开放自己的市场等),允许其它国家“白搭乘车”。这一现象的结果是“白搭乘车”国家迅速发展并接近霸权国力量,霸权国则因“经济剩余”逐渐减少,必然出现衰退现象,于是新的挑战国便会向现存霸权国挑战,以改变现存国际秩序。因此,霸权国与挑战国的地位在不断变化着,国际秩序稳定也是相对的,它需要霸权国维护,但不会只是一个不变的霸权国。

——【美】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

材料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

材料三   各国人民同心协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


(1)请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观点,运用二战以来的世界史知识予以佐证。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主张。
2022-12-11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高考研究会高考测评研究院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学习效率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3月的中苏“珍宝岛事件”加剧了中国领导人对安全问题的忧虑,如何摆脱受美苏腹背夹击的局面成为重要课题。此时美国因为越南战争国力衰落,试图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以便借助中国的力量来与苏联抗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调整了“两面开弓”的政策。1973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时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所谓的“一条线”战略(后来邓小平又把它概括为“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一大片”战略。“一条线”“一大片”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形象写照。

——摘编自黄英、倪宪章《新中国成立后党在不同时期对国际环境的判断与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

材料二 习近平出访一览表(2013~2014)

出访次数出访时间出访目的国出访期间参加的多边外交活动
第一次2013年3月22日~30日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第二次2013年5月31日~6月8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美国
第三次2013年9月3日~13日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第四次2013年10月2日~8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第五次2014年2月6日~8日俄罗斯第二十二届索契冬季奥运会
第六次2014年3月22日~4月1日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第三届海牙楼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欧盟总部
第七次2014年7月3日~4日韩国
第八次2014年7月17日~23日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第九次2014年8月21日~23日蒙古共和国
第十次2014年9月11日~19日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印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四次会议
第十一次2014年11月14日~2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大片”战略制定的背景及当时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另一方面,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论调不时沉渣泛起。合作还是对抗?对话还是冲突?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以邻为壑?中美两国都作出了选择:

美国的选择(部分)

中国的选择(部分)

1999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绕过联合国先后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2017年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2017年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7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全球移民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核可的《关于伊朗核计划的全面协议》;
2018年美国退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强制解决争端之任择议定书》;
2018年美国退出万国邮政联盟;
2019年美国退出《中导条约》;
2020年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1997年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机制建立;
2000年建立中非合作论坛;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建立;
2003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中国强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立;
2016年主办G20杭州峰会;
2017年主办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8年主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19年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2020年发起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用据材料整体或局部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