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5 道试题
1 . 【现代中国民族关系与外交】

材料一   1951年6月,以李德全为团长、费孝通等为副团长的中央民族访问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到广西对各族人民进行亲切慰问。他们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与壮、瑶、苗、侗、仫佬、京、彝、仡佬、回等各族群众密切接触……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培训少数民族干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他们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工作,如对未确定民族成分的人们共同体开展调查识别工作,最终整理成了29份共40多万字的调查材料,供有关方面内部参考。各地还组织了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对47个壮族聚居县52个点进行壮语方言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壮文的创制,最终形成在壮族地区全面推行使用的拼音《壮文方案》。

——摘编自方素梅《新中国初期的社会调查与民族工作》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对外关系和对外决策中正扮演着越来越积极的角色,这是中央对外决策的一种有益补充。其中广西建议中央政府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2006年7月20日在广西南宁举办了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主办方包括中央政府相关机构和以亚洲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作为地方政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论坛提出“要围绕拓展和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站在面向东亚合作的高度上,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等海上东盟国家,密切物流、产业、贸易与投资合作,共同促进本地区加快发展”。

——摘编自杨毅《中国外交决策中的地方政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广西地区少数民族进行社会调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现代中国外交的角度分析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原因。
2023-02-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埃及商人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购买中国货品,再经由亚历山大里亚、迈奥霍穆等港口将其运往罗马。唐代《贞元十道录》记载了自广州出发、经波斯湾到达非洲的航程,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象犀珠宝香药之类”商品数额高达“五十三万有余”,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航海家汪大渊曾亲身到访非洲,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也于14世纪到访广州、泉州、杭州等地,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今天在埃及和埃塞俄比亚出土的大量中国陶瓷、钱币,年代由唐至明,成为中非友好往来的见证。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在农业领域,中国派遣农业技术人员赴非建设经营农场,帮助解决非洲粮食紧缺问题。在工业领域,中国援建的项目针对非洲当地需要,以中小型项目为主,工期短、投资收回快。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长期对非洲国家提供无偿援助,无私支持非洲基建事业。此外,中国还通过派遣教师、医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帮助非洲国家提升各领域技术能力,中国员工与当地工人同工同酬,“对等上班”,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材料三   21世纪以来,中国对非洲援助以追求发展效益为主,兼顾政治、安全等其他 效益。中国与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互利共赢的能源合作关系。中非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的步伐大大加快,提高了非洲国家的生产能力。中非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在影视制作、出境旅游、人才交流、学术研讨等领域加深合作,助力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据谷靖《转型背景下的中非关系:新形势、新挑战、新合作》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非交往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非援助的背景和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中非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
3 . 外交是主权国家通过和平方式处理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的行为和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外交形式层出不穷,“体育外交”就是其中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唐沛《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回顾与展望》


该表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外交”的发展历程,从材料中选取任意两个时段,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70年2月中旬,在讨论修改中美华沙会谈中方发言稿时,周恩来提出:“如果美国政府愿意派部长级的代表或美国总统的特使到北京进一步探讨中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中国政府恳予接待。”这表明当时中国(     
A.试图打开外交新局面B.重返联合国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C.重视巩固社会主义阵营D.准备扩大“乒乓外交”的成果
5 . 十八大以来,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积极打造中国“主场外交”品牌。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场外交”的有(     
①G20领导人杭州峰会                                               ②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
③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                                 ④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 . 1949——1979年间的中美关系史,也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美关系大事记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961年,肯尼迪政府对中国采取了微小的缓和措施,如表示愿以优惠条件向中国出售粮食等。

1965年年初,美国在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声明:扩大轰炸仅限于北约,美国绝无意同

中国作战。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申明: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

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联合公报,宣告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1979年3月,美国国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79年7月,中美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为期3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摘编自陶文钊何兴强《中美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的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49——1979年间的中美关系史,也是当时世界格局的演变史”。
2023-02-03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7 . 下图展现了现代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画卷,其中时间定格在1971年10月的历史画面是(     

①开国大典               ②万隆会议        ③中国恢复联          ④香港回归
                                                         合国合法席位

A.①B.②C.③D.④
2023-02-01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四)历史试题
8 . 自1990年以来的32年中,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了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官兵近5万人次:中国维和官兵的足迹遍布柬埔寨、刚果(金)、利比里亚、苏丹、黎巴嫩、塞浦路斯、南苏丹、马里、中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中国(     
A.团结发展中国家并积极推进全球化
B.严格遵守和执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逐步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内外压力较大的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这一战略又被形象地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这一战略,使中国顶住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但也使中国面临险恶的安全环境。“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的对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为改变不利的国际处境,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摘编自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注:材料出处中的“1980年代”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和平稳定。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认同《中苏联合公报》继续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因此,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政策,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俄罗斯一方面继续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近邻中国的东亚关系,以求改善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重塑世界大国形象。

——摘编自方海燕《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 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 的特点是(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B.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C.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2023-01-18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