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1 . 仔细观察下图。促成图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外交环境的改善B.中美正式建交的推动
C.“文革”错误的纠正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22-04-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等三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计量史学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对数据史料的分析比较使历史研究更加直观、精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1年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情况

大洲赞成数反对数弃权数赞成比例
欧洲2414828%
亚洲1846643%
非洲26151619%
南美洲552417%
北美洲383214%
请根据材料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8-20更新 | 171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建交国家数109100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
建交国家数25495469878895

(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是什么外交政策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为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对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的数据变化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哪些重大外交成就有关?
2022-03-1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勒县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计量史学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支学科,通过对数据史料的分析比较使历史研究更加直观、精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11971年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表决情况



请根据材料提取一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2-01-19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欧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
6 . 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B.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C.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D.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2022-02-02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衢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3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答中外记者问。在将近120分钟里,李克强总理回答了11个记者提问。南方都市报大数据研究院对总理答问内容进行问频分析,如图所示为2013-2021年总理答问内容词频统计数据。



任意提取如图中的三个词语,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08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对下图中数据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
A.新中国成立初,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美关系改善迎来了与立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的高潮
C.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和发展与周边主要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中心任务
D.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022-01-2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南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与西欧实际上处于冷战状态。那时,中国仅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瑞士建立了外交关系。英国虽于1950年初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直到1954,年才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欧共体的成立,中国开始与西欧国家尝试接触。1964年中国与法国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建立,使中国与西欧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欧关系揭开了历史新篇章。许多西欧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1975年,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从此中欧关系进入历史新阶段。

——摘编自张林初《中欧关系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中欧建立了全方位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很多互利共赢的合作面。在处理与欧洲关系中中国越来越自信,中欧关系也越来越平等和成熟。改革开放之初欧洲确实方方面面都比我们要发达和先进,而现在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不都亚于欧洲。尤其是在电子化、网络化和数据化方面,中国也乘上了新一轮发展的直通车。

——据石晶《从两大阵营到全方位的合作伙伴中欧关系的历史演变与治理之道》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欧关系的演变,并指出这一时期影响中欧关系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以来中欧关系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2-01-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的外交】

材料一   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材料二:从1950年到2016年,中国对外援助总额达到4000多亿元,开展了5000多个援助项目。在建国初期,中国提出了不附加条件、不干涉内政等理念,但援助规模超越了本国经济承受能力。1983年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四项原则。1995年,决定对外援助主要采取优惠贷款、合资合作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鼓励中国企业与受援企业合资、合作经营。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击美国南部,中国向美方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08年,为促进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宣布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免债、零关税待遇等领域采取广泛的对外援助。2011年《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强调:“决不把提供援助作为干涉他国内政、谋求政治特权的手段。

——据杨枝煌、杨南龙《中国特色对外援助70年的基本图景及其优化建议》


(1)从材料一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意义。
2021-11-11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