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统计。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与新中国建交国家
1970年之前共44个
1970年共49个
1971年共64个
1972年共82个

A.国际影响力提高B.经济发展迅速
C.与邻国联系加强D.侧重反霸维和
2 . 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在20世纪
A.40年代B.50年代C.60年代D.70年代
2021-08-1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6月天津市南开区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指出21世纪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结合材料与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与世界”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2018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了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2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9万余人次,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维和人员数量居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首。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以及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给予了积极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材料反映了新时期中国
A.“一边倒”的方针B.“求同存异” 的方针
C.不结盟政策D.多边外交活动
6 . 1971年10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这说明中国
A.开始结束屈辱外交B.从此独立自主外交
C.注重睦邻友好关系D.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2020-11-2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18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20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国在当时世界变局中的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强烈的反差”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4)百年中国外交经历了主权被侵犯到国际影响力增强的历史演进。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8 . 下面照片见证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
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
2020-08-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题
9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10 . 近代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东西方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在政治上控制亚太地区的盟友,实行让步性的经济政策。日本、南朝鲜、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因此出现高增长势头。……于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和禁运政策,使中国这个亚太地区的大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这对“亚太经济合作圈”的形成和亚太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次,美国对其亚洲盟友的援助不是出于发展亚太地区经济的目的,而是深深打上了遏制中国的烙印。

——摘自冀伯祥《试论中美关系转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个周期的起点1919年、1949年、1979年”发生在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被排除在亚太经济大循环之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